柏林圍牆倒塌30年 起因竟是一句口誤,柏林圍牆倒塌原因意義時間誤會影響

柏林圍牆於1989年11月9日倒塌,今天正是30周年紀念日

1989年11月9日,一句口誤讓柏林圍牆應聲倒塌,東德政府宣布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西德以及西柏林,當晚柏林圍牆在東德居民的壓力下被迫開放。

時間回到第2次世界大戰後,德國及首都柏林被英國、美國、法國及蘇聯一分為四,隨後分別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(東德)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(西德)兩派勢力切開德國。然而大量不滿極權政府的東德人仍可透過西柏林逃向自由,1961年8月13日,東德連夜砌起柏林圍牆,兩派陣營完全隔離。

1989年當時有大批東德人經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逃往西德,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寬對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。11月9日負責傳達指令的沙博夫斯基誤解上級命令,在國際直播記者會上宣布「柏林圍牆即刻開放」,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,拆毀圍牆。當時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圍牆,並且在上面塗鴉,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。

隨後數週中人們鑿下柏林圍牆作為紀念品,1990年6月東德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,柏林圍牆的倒塌結束東德共產黨的統治,隔年1990年10月3日兩德最終統一,而柏林成為兩德統一後新首都。

  1. 本刊資料照)" src="https://www.mirrormedia.com.tw/assets/images/20191108175832-e1f3aec70f26d891d52b57ae1b30609b-tablet.jpg" />
  2. 本刊資料照)" src="https://www.mirrormedia.com.tw/assets/images/20191108175818-6f46ea61d64b961d7c542f12c538857e-tablet.jpg" />

今年6月德國首位女性領導人,也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東德地區的總理梅克爾(Angela Merkel)對哈佛畢業生的演說就曾提到,家裡離柏林圍牆很近,每天上下課都會看到這道牆,心想「這道牆後方是西德與自由」,然而「牆阻擋了我的機會,卻擋不住我的夢想。」

柏林圍牆倒下的30年後,但仍無法弭平東西德間的明顯鴻溝。根據《中央社》報導,哈雷經濟研究院(IWH)2019年的研究就指出,德國前500大企業有464家總部設在西部,比例高達93%;東部企業的生產力與西部相比至少落後20%,東部人民的薪資也只有全國平均的81%,而且缺工嚴重,外國移民也多選擇西部工作機會。

再加上近年歐洲、德國本土極右派勢力崛起,今年6月德國黑森邦卡塞爾區的首長,因支持總理梅克爾收容難民的立場,在自家陽台上被極右派行刑式槍殺。9月的東部兩大邦選舉,極右派「德國另類選擇黨」(AfD)支持度非常高,調查也顯示,東德人的地域認同超越國家認同。此外,難民潮湧入德國後,東德人對於民主的信任也滑落。東、西政治分歧日漸明顯,未來德國將面臨嚴峻考驗。

柏林圍牆5大迷思!矗立近30年的「不是一道牆」、會倒全因他搞錯

▲▼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。西柏林人幫助東柏林人爬過圍牆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
 

 

▲1989年11月9日當晚,西柏林人幫助東柏林人爬過圍牆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
記者錢玉紘/綜合報導

30年前的11月9日,分隔東西兩德的柏林圍牆在民眾抗議的壓力下,被迫開放,象徵著分割東西歐的鐵幕也隨之倒塌,更為後續東德共產黨的統治結束、兩德統一鋪路。30年後的今日,柏林圍牆的歷史已逐漸被淡忘,更多了許多誤解於迷思。《華爾街郵報》就整理了世人對柏林圍牆的五大迷思與誤解,一次釐清。

1. 柏林圍牆是「一道牆」

雖然普遍通稱「柏林圍牆」,但技術上來說,分隔東西柏林的是兩道牆壁,兩者之間大約相隔160碼(約146.3公尺),在這中間的地區被稱為「死亡地帶」,備有警衛塔,繩索、阻礙車輛通行的障礙物,更鋪上細沙以便追蹤逃亡者,守衛的士兵也被賦予武裝射擊的權力,允許對非法越境者開槍。

1961至1989年期間,大約有5000人試圖翻牆逃離,方法有千百種,包含躲在西德人駕駛的車輛中、搭乘熱氣球飛越、穿越西柏林人在牆下挖的隧道、或是游過流向西柏林的運河。截至2009年的統計,被槍殺人數約在136人至245人之間,但無法得知確切的死亡人數。

▲▼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。柏林圍牆紀念館外掛著犧牲者的照片。(圖/路透)

▲柏林圍牆紀念館外掛著犧牲者的照片。(圖/路透)

2. 興建柏林圍牆是蘇聯於冷戰時期的關鍵一步



1952年,蘇聯關閉了東西德的邊境,但當時柏林仍被美國、蘇聯、英國與法國共同管理,因此邊界並沒有關閉,變成東德人前往西德的入口。當時的東德領導人烏布利希(Walter Ulbricht)希望能將這個「入口」關起來,但是當時蘇聯政權認為,關閉柏林邊界一舉會讓他們看起來「很殘酷」,而且技術上根本不可能做到。

接下來的8年,烏布利希不斷與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(Nikita Khrushchev)協商,期間更偷偷地儲備蓋圍牆的材料,還組成了秘密工作小組,計畫如何關閉街道、鐵路以及地鐵。直到1960年,赫魯雪夫終於允許烏布利希封閉邊界,由於先前的「準備」,圍牆迅速建好,赫魯雪夫對此感到非常驚訝。

3. 美國前總統雷根協助「推倒圍牆」

 

1987年6月12日,美國總統雷根 (Ronald Reagan)在柏林布蘭登堡門(Brandenburger Tor)發表了著名演說「推倒這堵牆!」(Tear down this wall!),他在演說中呼籲「戈巴契夫先生,推倒這堵牆吧!」,普遍被美國人視為推動了兩年後的「柏林圍牆倒塌」。報導分析,事實上,戈巴契夫(Mikhail Gorbachev)在蘇聯內部所做的改革才是圍牆倒塌的推手,遠比雷根的演講重要。

 

▲▼1987年6月12日,美國總統雷根 (Ronald Reagan)在柏林布蘭登堡門(Brandenburger Tor)發表了著名演說「推倒這堵牆!」(Tear down this wall!),普遍被認為推動了兩年後的柏林圍牆倒塌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
▲美國總統雷根在布蘭登堡門發表了著名演說「推倒這堵牆!」。(圖/達志影像/美聯社)

而「柏林圍牆倒塌」事實上原本也是個錯誤,1989年的11月9日當天,東德政府開放人民可以無需重大理由就獲得通往西德的旅遊簽證,但卻沒有特別說取得簽證要多久,當時的東德統一社會黨官員沙博夫斯基(Günter Schabowski)因為錯過了許多會議,在記者追問「新法律要多久才生效」時,他回答「立刻!沒有遲疑!」。

沙博夫斯基當時指的是頒發旅遊簽證的程序立即開始,但卻被人民誤解為「可以立即越過邊境」,幾小時候,東柏林人群聚在圍牆的檢查哨外,伯恩霍爾默街(Bornholmer Street)檢查站主任傑格(Harald Jaeger)面對憤怒的群眾,不斷打電話請示上級,他最終在晚間11點半放棄,直接允許人民通過,其他檢查站也效法。

►►柏林圍牆倒塌原因…竟是東德官員「誤解」指令 現場記者大傻眼

4. 柏林圍牆於「1989年11月9日」倒塌

事實上,雖然當晚有不少人從圍牆敲下幾塊碎片帶走,但圍牆整體仍未被破壞,後世仍普遍將此事件稱作「柏林圍牆倒塌」。圍牆的拆除作業直到1990年夏天才正式展開,並花了2年的時間拆除柏林的邊界牆,直到東西德邊境完全拆除,已經過了4年,至今,仍有數百顆還沒被發現的地雷藏在這一帶。

▲▼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。柏林東德邊境開放後,德國人在布蘭登堡門附近敲毀柏林圍牆的一部分。(圖/路透)

▲德國民眾於布蘭登堡門附近敲毀部分柏林圍牆。(圖/路透)

5. 如同世界各國一般,德國人也歡慶「柏林圍牆倒塌」

事實上,德國人對於這段歷史有著矛盾情緒,畢竟這道牆象徵著人民自相殘殺,且對於東德人來說,兩德統一伴隨而來的是更多挑戰,包含90年代的高失業率。

另一個複雜的歷史因素為,1938年的11月9日正是「碎玻璃之夜」(Night of Broken Glass或是德語「Kristallnacht」),當晚,納粹黨員與黨衛隊襲擊德國全境的猶太人,包含商店與教堂,普遍被視為對猶太人有組織屠殺的開端。

直到20年後,「柏林圍牆倒塌」才逐漸成為德國人心中的正面記憶。今年,為慶祝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,德國政府規劃了一系列的活動,包含7個露天展覽、布蘭登堡門的大型音樂會,多項遍布全市的裝置藝術,以及各種歷史之旅等等。

▲▼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。鴿子飛過波茨坦廣場的柏林圍牆遺址。(圖/路透)

▲波茨坦廣場的柏林圍牆遺址。(圖/路透)

▲▼柏林圍牆。(圖/記者錢玉紘製)

本文轉貼自 yahoo新聞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6%9F%8F%E6%9E%97%E5%9C%8D%E7%89%86%E5%80%92%E5%A1%8C30%E5%B9%B4-%E8%B5%B7%E5%9B%A0%E7%AB%9F%E6%98%AF-%E5%8F%A5%E5%8F%A3%E8%AA%A4-073912289.html

ettoday新聞雲 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91109/1575771.htm

 

午後沙發 ARVO SOFA
http://arvosofa.pixnet.net/blog
Facebook粉絲團 : http://www.facebook.com/arvosofa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午後沙發 的頭像
    午後沙發

    午後沙發 ARVO SOFA

    午後沙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